論工作態(tài)度
各位同仁:
大家好!
今年自開工以來公司的運作都不是很順暢,客戶投訴、品質異常發(fā)生不斷,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快速有效的解決必將影響公司后期的發(fā)展。
縱觀最近幾年,為了公司的順利發(fā)展,杜絕問題的重復發(fā)生,我們不斷的去完善組織架構、流程體系、規(guī)章制度。但在這些方面不斷完善的過程中,我們的問題并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反而有逐年增加的跡象。問題到底出在哪?想來想去,我認為核心的問題還是出在人上,出在同仁們的工作態(tài)度上。再好的流程體系、規(guī)章制度也需要人來執(zhí)行,如果執(zhí)行的人態(tài)度不對,體系再健全,制度再完善,也會偏離最初規(guī)劃的軌道。
痛定思痛,我們不能再用流程體系、規(guī)章制度來完全取代人的作用性,人還是企業(yè)發(fā)展的最關鍵因素。流程體系、規(guī)章制度能幫助人取得更好的工作業(yè)績,但不能取代人,或喧賓奪主。想把工廠理順,想把工作做好,我們必須想辦法在我們企業(yè)內部幫助員工樹立正確的工作態(tài)度。而什么樣的態(tài)度是我們所提倡的?我個人認為應該是三求,即對工作要求真、求實和求深。
所謂工作的“求真”指的是要認認真真的做事,真真實實的做事?!扒笳妗睉摮蔀槲覀儺T海的基石。正如一幢房子,如果地基打不好,那么房子的安全性就會有問題。求真應該是甌海人本身具有的品性,而不應該是一種追求。我們做任何事都不應該有應付之心、虛假之心,應經得起考驗。看看我們內部,為什么會經常性發(fā)生問題?為什么很多問題持久得不到改善?我認為問題就在于我們在“求真”上出問題,做事應付,公司和客戶、管理者得到的信息很多都是虛的,試想在應付和虛假的基礎上做工作怎么可能不出問題?又怎么可能解決問題?
所謂工作的“求實”是指做任何事都要以結果為導向,要有成果。隨著公司的發(fā)展,我們的管理工作也不斷得到完善,各部門要做的事也越來越多,但是否每一件事都做出了成果?品管每天都有品質通報、品質分析,但品質問題還是接連不斷;生管天天都在排計劃、天天都在對單,但交期問題還是一直沒有得到改善;再看財務部每周都有對各部門進行盤點及稽查,但物料丟失,員工的數據和成本觀念還是很薄弱;行政、人資每天都有行政紀律稽查,但違紀現象還是屢禁不止。以上種種在企業(yè)內部越來越多,核心原因是什么?就是我們的管理者沒有把結果同做事的目的相結合,做著做著就做偏了,走著走著就走歪了,沒有明白工作的意義是什么,也沒有明白當初為什么要開始。
如果工作不求實,同沒有做又有什么區(qū)別。在工作中,一定要剔除為工作而工作,為稽查而稽查的現象,做了而不對結果負責比沒有做更可怕。沒有做至少讓人知道你沒做,從而不會抱有期望或讓人可以另外再想辦法,但如果做了就給了別人期望,就應該有結果,工作本身就是為了結果。
我經常同管理們講一個故事,在農村我們種桃樹是為了吃桃子而不是為了看桃花。當我們在種桃樹的時候,腦中影印出來的畫面是若干年后滿樹結著桃子,然后開心摘桃子,吃桃子的樣子。
希望我們的管理在做任何事的時候腦子里也應該能刻畫出你想達到結果的樣子,如果結果沒有達到,那么就沒有達到“求實”的狀態(tài)。
所謂工作的“求深”是指在求實的基礎上不斷的鉆研、更加的深入,期望比當下做的更好。我們是一家求上進、謀發(fā)展的企業(yè),如何使工作精益求精,如何使企業(yè)蓬勃發(fā)展,這些都離不開“求深”的態(tài)度。求深需要管理者有很大的勇氣突破自己,而突破自己、改變現狀是最難的,很多人往往選擇了知難而退或接受當下。記得前幾天我同業(yè)務經理肖偉溝通,談起他從學校畢業(yè)之后就加入甌海,在甌海從事過很多崗位的工作,從最初的PIE到加工中心助理、工程開發(fā)科科長、板二生產經理,到現在的業(yè)務經理。我讓他回憶一下,這么多部門工作下來有什么工作是不難的。最后我們的共識是每一件事了解表皮都很簡單,但想做好、想做深都難,沒有一份工作是容易的,除非你沒有要求,不負責任,像行尸走肉般似的活著。正是因為“求深”的難,才讓其像篩子一樣篩出了優(yōu)秀和平庸,篩出了專業(yè)和普通。
想“求深”必須對問題不能麻木,不滿足于現狀。我認為對問題的麻木,對現實的妥協,對現狀的接受,這是一家企業(yè)、一個人走向平庸的開始。
同仁們,求真、求實、求深是一種漸近式的過程。首先必須要求真,才可能真正出成果達到求實,也只有求真、求實的人才能會去想求深。
我希望大家把求真變成工作的品性,把求實變成工作的目標,把求深變成工作的追求。
王風華
2014年10月15日于辦公室